注意!这1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2023-10-09 20:11
undefined

(2)江西省南昌市王中王百货有限公司销售、标注江西益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韭菜猪肉蒸饺,过氧化值(以脂肪)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3)天猫艺龙源旗舰店(湖北省襄阳市艺龙源食品襄阳有限公司运营)在天猫商城(网上商城)销售,名义名称为湖北艺龙源健康产业(武汉)有限公司委托湖北亿隆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一级白糖。检测出的色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4)拼多多宁夏波桥专卖店(宁夏波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在拼多多(手机APP)上销售农家纯粮手工醋,标注为宁夏顺盈商贸有限公司生产。总酸含量(以乙酸计)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不符合产品标签要求。

(5)淘宝盛景德味(辽宁省沉阳市沉河区佐之客便利店经营)在淘宝(网店)上销售,名义名称为辽宁省铁岭豆中宝调味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豆中宝干姜中氨基酸态氮(以N计)含量不符合相关产品执行标准的要求。

(6)四川孩子王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日月大道一段店销售的、江苏扬州方广食品有限公司代上海方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原味营养面条。有限公司的维生素A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产品标签要求。

关于部分检验不合格项目的提示

1。模具

霉菌是评价食品质量安全的指示性指标。食品中霉菌的数量是指食品样品在一定条件下经过处理和培养后,1g或1mL样品中形成的霉菌菌落数。如果食品中的霉菌严重超标,就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可能产生霉菌毒素;长期食用霉菌超标的食品可能危害人体健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 7101-2015)规定固体饮料中霉菌限量为50CFU/g。固体饮料中霉菌数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装材料受到霉菌污染,也可能是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当,也可能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与产品储存、运输条件不当有关。

2。菌落总数

细菌菌落总数是微生物的指标,不是病原菌的指标。它反映了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如果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严重超标,就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它还会加速食物腐败并可能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 7101-2015)规定同批次固体饮料产品5个样品的细菌总数检测结果不得超过5×104CFU/g,且最多2个的检测结果样品允许超过103CFU/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蜜饯》(GB 14884-2016)规定同批次果脯产品5个样品的细菌总数检测结果不得超过104CFU/g,最多允许2个样品。检测结果超过103CFU/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GB 7099-2015)规定同批次糕点产品5个样品的菌落总数检验结果不得超过105CFU/g,且最大允许2个样品的检验结果超过10 4CFU/克。固体饮料、蜜饯、糕点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与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有关,也可能与产品密封不严有关。产品包装或储存和运输条件不当。

3。铅(以Pb计)

铅是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它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能在人体内蓄积的重金属元素。长期摄入铅含量超标的食物,会对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规定固体饮料中铅(以Pb计)的最高限量值为1.0mg/kg。固体饮料中铅(以Pb计)检出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材料中铅含量超标,也可能是铅迁移到生产设备或包装材料。

4。氯霉素

氯霉素是一种酰胺醇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氯霉素残留一般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长期大量摄入氯霉素含量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在人体内蓄积,导致对同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引起胃肠道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规定,氯霉素属于食用动物禁用药物(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蜂蜜中检出氯霉素的原因可能是养蜂人在养殖过程中非法使用。

5。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

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是食品工业常用的防腐剂,对霉菌、酵母菌和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长期食用含有过量苯甲酸及其钠盐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肝脏累积中毒,危害肝脏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不得用于水产动物罐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酱卤肉制品中不得使用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水产动物罐头、酱卤肉制品中检出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苯甲酸计)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了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而超范围使用,或者以弥补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差的问题。

6。糖精钠(以糖精计)

糖精钠是一种常用的人造甜味剂。它不被人体吸收,不产生热量。大部分由肾脏排泄,不损害肾功能。但长期摄入糖精钠过量的食物,可能会影响胃肠道消化酶的正常分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引起食欲不振。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糕点中不得使用糖精钠(以糖精计)。糕点中检出糖精钠(以糖精计)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甜度而超范围使用甜味剂。

7。铝残留量(干样,以Al计)

含铝食品添加剂,如硫酸铝钾(又称钾明矾)、硫酸铝铵(又称铵明矾)等,在食品中用作膨松剂和稳定剂,铝残留会使用后产生。含铝食品添加剂按标准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食用铝超标的食品会导致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粉条及粉丝(干样,以Al计算)中铝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200mg/kg。粉丝及挂面中铝残留量(干样,以Al计算)超标的原因,可能是该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没有控制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可能是其使用的复合食品添加剂铝含量过高。

8。酸价(以脂肪计)

酸价又称酸价,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的酸败程度。超过酸值会导致食品产生臭味等异味。当酸值严重超标时,会生成醛、酮化合物。长期摄入酸值超标的食物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规定熟制坚果、籽类食品中酸价(以脂肪计)最高限量值为3mg/g。熟制坚果、籽类食品中酸价(以脂肪计算)超标的原因,可能与企业对原材料采购控制不严,或者生产工艺不达标,也可能与生产不当有关。产品储存条件。

9。过氧化值(以脂肪计算)

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主要反映油脂的氧化程度。食用可能会引起腹泻、肠胃不适等风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GB 19295-2021)规定速冻面类、米类食品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最高限量值为0.25g/100g。速冻面类、米类食品中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中的油脂已被氧化,导致最终产品中过氧化值超标;也可能是由于产品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条件造成的。控制不当会导致油氧化和变质。

10。颜色值

色价是糖的质量指标之一。它是白糖、绵白糖、冰糖等质量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之一,它主要影响糖制品的外观,是杂质含量的反映,也是生产质量的反映。过程。水平的体现。 《白砂糖》(GB/T 317-2018)规定一级白糖色值最大不得超过150IU。一级白糖色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关键工序控制不当,或食糖运输、储存条件较差导致色值升高。

11。总酸(以乙酸计)

总酸是醋的特征质量指标之一。一般来说,总酸含量越高,醋的发酵程度越高,酸味越浓。总酸不合格主要影响产品的质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醋》(GB 2719-2018)规定醋中总酸(以乙酸计)≥3.5g/100mL。该批次产品总酸(以乙酸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不符合标签明确的“总酸≥3.5g/100mL”的数值要求。食醋中总酸含量(以乙酸计)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没有按照产品标签明示要求组织生产;也可能是工厂检验不严造成的。

12。氨基酸氮(以N计)

氨基酸态氮是酱料的特征质量指标之一。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料的风味越浓,反映酱料的品质越好。氨基酸氮不合格主要影响产品质量。 《绿色食品 发酵调味品》(NY/T 900-2016)规定豆酱中氨基酸态氮(以N计)≥0.50g/100g。豆沙中氨基酸态氮(以N计算)含量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可能是原料采购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格;也可能是公司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格,如酿造周期不符合要求;也可能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以次充好以次充好,以降低成本。

13。维生素A

维生素A是脂溶性维生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维生素A缺乏可能会导致夜盲症和干眼症等眼部症状。它还可能导致婴幼儿食欲不振、免疫功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规定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应在14-43μg RE/100kJ范围内。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GB 13432-2013)规定,产品保质期内,能量和营养素的实际含量应不低于标签值的80%。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中维生素A含量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可能是作为原料和辅料的食品营养强化剂不符合质量要求,也可能是生产工艺存在问题。不合理或混合工艺不到位。